【戲曲文化】省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——邵武三角戲

 二維碼 119
發(fā)表時間:2020-05-21 00:00

邵武三角戲


三角戲是主要流行于邵武及其周邊的的一個地方劇種,因其原來只有生、旦、丑三個角色而得名。其起源大約在明清之際,是由花鼓戲、黃梅戲、采茶戲、邵武民歌融匯演變而成的全國獨有的地方劇種。

三角戲從產(chǎn)生伊始迄今有400余年,所有劇目的題材均是平民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男女愛情 、悲歡離合、家庭糾纏之類故事,被稱為“家庭戲”。它沒有錯綜復(fù)雜的政治斗爭,沒有驚心動魄的戰(zhàn)爭場景,劇中人物無非是農(nóng)民、小商販、土財主之類,沒有帝王將相、文臣武將,當(dāng)?shù)匕傩赵u價三角戲是:“沒有皇帝沒有官,越看越心寬”,深受普通百姓的歡迎。

三角戲的說唱道白用的是“土官話”和邵武方言,言詞詼諧幽默,表演方式也有其獨特之處,如旦角均倒退著出場,丑角多用扇子、走矮子步等。其曲調(diào)有專曲專用和通用于任何劇目的“湖廣調(diào)”兩大類,曲牌名稱多以劇目名稱而定,也有以角色名稱和地名為名稱的。

由于三角戲有獨特的表演形式和豐富的題材內(nèi)容,因而被譽(yù)為“全國地方戲劇一枝花”。2005年,邵武三角戲被列入福建省首批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名錄。2008年邵武市被命名為“中國三角戲民間文化藝術(shù)之鄉(xiāng)”。

1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