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見古時月

展覽時間:2019年01月 - 2019年10月  展覽地點:寶嚴寺大殿

 二維碼 30
發(fā)表時間:2019-01-01 00:00

—— 再現(xiàn)沉睡千年的部落制陶文明


從考古資料看,福建北部早在3-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即有人類在此活動,至距今約五千年前新石器晚期人類生產(chǎn)生活己取得較大進步,能夠制作精美陶器,加工細制石器,有浦城牛鼻山遺址、邵武斗米山遺址等。青銅文化時期隨著氏族部落間活動范圍的擴大,文化的碰撞交融逐漸頻繁,以光澤、邵武為中心的閩贛交接地帶,形成了一個生產(chǎn)生活高度發(fā)展的部落王國,他們以使用幾何印紋硬陶器為特色,形成了器類繁多、制作精細、裝飾精美,具有極高審美藝術的陶器,從而產(chǎn)生了新石器時代末期至青銅時代著名的馬嶺類型、白主段類型文化。這批陶器即是其藝術高度發(fā)展的代表。


1.jpg


     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兩句名詩:“今人不見古時月,今月曾經(jīng)照古人。”這兩句有著濃濃詩情畫意的古詩,道出了古人對時光流逝的無奈。雖然我們無法復原青銅時代文化的全貌,但我們通過對這批陶器的保護修復,可以窺見和重現(xiàn)幾千年的制陶文明。


本次展覽共展出青銅時期陶器79件,展品器類繁多、制作精細、裝飾精美,充分展示了當時高超的制陶藝術,詮釋了富屯溪上游一支強大部落王國的存在與輝煌。這批陶器還是邵武本地人付海清先生精心修復,經(jīng)他修復完成的作品,幾乎恢復原貌,修復技藝高超,也是我市宣揚打造當代工匠精神的典范


3.jpg

4.jpg

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