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飲食文化】南平市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——腳跟糍制作技藝 二維碼
69
發(fā)表時間:2020-05-16 00:00 腳跟糍制作技藝 腳跟糍,即“腳踵糍”,因外形如腳跟而得名,亦稱腳掌糍,邵武名小吃。腳踵糍的制作,將粳米與秈米按一定的比例混合,浸泡后磨成米漿。將沉淀的米漿放入熱鍋內(nèi)攪拌成半熟狀起鍋,在攪拌過程中要邊攪拌邊倒入適量的天然堿水(將富含堿的植物燒成灰,放水浸泡,過濾出天然堿水,供做腳踵糍用),接著將半熟的米漿團(tuán)搓成條,用刀切成半厘米厚的圓餅狀,捏成周邊微上翹、中間凹的橢圓薄片,如同用腳跟擠壓而成一般。再將5至6片薄片疊成躉,放入籠屜,用旺火蒸。蒸時要在糍上面放上用五花豬肉做的米粉肉。蒸制過程中,肉的滋潤滌去了米的生澀,滋潤了腳踵糍而平添口感,米粉肉的肉質(zhì)也變得肥而不膩,在米膏上蒸熟的米粉肉,又吸收了天然的米香,一口下去滿嘴生香。出籠時的腳踵糍油光發(fā)亮,辣香交融,令人滿口生津。腳踵糍炒牛肉,也成為邵武的一道地方名菜。 |